内容简介
《知中·禅的入门》——了解禅,修行禅,领悟禅的完全手册!
系统梳理禅的历史;图文趣解禅修法门;深入挖掘禅的美学;领悟生活中的禅意。
了解禅,修行禅,领悟禅,是三个递进的阶段,也是《知中·禅的入门》特集所囊括的一个完整结构。
了解禅——首先系统梳理禅宗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兴衰,通过历史事件和禅宗历代人物传承两个维度讲清楚“禅”的历史;
修行禅——聚焦了禅修的法门,比如用图文方式讲解坐禅的方法,以及通过禅宗公案来帮助读者勘破禅机,简单可行,读者可据此直接体验禅修;
领悟禅——禅宗不仅是宗教,禅的美学内涵其实也很深阔。中国艺术史上优秀的书画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禅韵。书中精选的书画佳作,件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精品,希望读者能借由这些艺术珍品,领悟到禅的美学。
另外,《禅的入门》这本书,帮助大家从古琴、园林、香文化、茶道、现代设计等不同领域去体悟“禅”。禅不是一个死去的样本,而是直接指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什么是“禅”?每个人对“禅”都有自己的理解,也许当你通过阅读《知中·禅的入门》这本书,了解禅,修行禅,领悟禅后,就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知中·禅的入门》特集,秉承知中系列的一贯特色,对“禅”主题的历史向挖掘,严谨考证史料,系统呈现禅的源流,在追溯禅宗在中国本土形成的部分,全书又分出人物向,也就是历代禅师传承,以禅师故事做轻松易读的历史解说;以及历史事件向,即根据中国禅宗史上的大事件、重大转折和曲折传承来讲述禅的历史。
禅,一个听起来玄而又玄的概念,似乎不太容易被理解。其实“禅”没有那么艰涩难懂,《知中·禅的入门》,用简单有趣的拆分手法,通过《禅宗要义》、《禅,禅学,禅宗》、《坐禅》、《禅宗公案》、《禅门心法》等文章,用深入浅出的方式真正帮助读者达到“禅的入门”的进阶阶段。
禅的触角延展到中国的各式艺术门类中,对中国艺术也有影响。中国书画艺术的佳作,或多或少都具有禅韵,《知中·禅的入门》精选中国书画史上的书画精品,选取高质感纸张,采用精良的印刷工艺,力图原汁原味地保留古字画的美感,竭力传达古字画的魅力:
禅不仅是一个过去的,只存在在历史中的概念,《禅的入门》的意义也在于让我们真的发现生活中“活着的禅”,它可以是每个现代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禅的入门》中关于禅的视角还涉及古琴、茶、园林、香文化、现代设计等方方面面,意在呈现——禅,这个变化无穷的简单法则。
---------------------------------------------
书籍内容包括且不限于:
《禅画:一部禅画录,半壁绘画史》、《画僧牧溪:枯淡山野,随笔点墨》、《禅与书法:字有态度,心悟非心》;《禅与中国古典文学: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琴禅:攻琴如参禅》;《茶禅:茶中有禅意,禅以茶悟心》;《禅僧开窟:莫高窟的肇始》;《禅与古典园林: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禅与宋代香文化:炉烟方袅,禅趣盎然》《禅与现代设计:禅的另一种可能》等等。
中国书画艺术的佳作,或多或少都受到禅的美学的影响,《知中·禅的入门》所精选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件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精品。书籍作为纸质媒介,很适合古字画的呈现,全书收录的绘画作品包括:
◎梁楷《泼墨仙人图》◎梁楷《李白行吟图》◎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倪瓒《安处斋图》◎倪瓒《容膝斋图》◎倪瓒《紫芝山房图》◎倪瓒《虞林山壑图》◎八大山人绘画作品◎牧溪《观音猿鹤》◎牧溪《六柿图》◎牧溪《叭叭鸟图》◎牧溪《老子图》◎巨然《雪图》◎巨然《溪山兰若图》◎弘仁《梅花图》◎弘仁《西岩松雪图》等等。
全书收录的书法作品包括:
◎怀素《论书帖》◎怀素《大草千字文》◎怀素《食鱼帖》◎张旭《心经》◎黄庭坚《花气熏人帖》◎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等等。
作者简介
※受访人
李淞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美术史,佛教美术史,道教美术史,其著作有《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中国道教美术史》《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等。
周裕隆
自由艺术家,摄影师,现居北京。2000年至2001年在奥美担任广告创意指导,2001年成为商业摄影师,2002年创办DTMPHOTO工作室。拍摄过的人物包括荒木经惟、艾未未、周星驰、左小祖咒、苍井空等,合作的杂志有《男人装》《时尚先生》等。系列摄影作品《山海经》,还原上古时代的神奇鸟兽和地理样貌,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看似“真实”却又永远触及不到的世界。
叶云川
中国声誉卓著的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立人,美国格莱美协会会员。曾获中国音像界政府最高音乐奖“中国金唱片奖”最佳音乐制作人,从事音乐创作、制作多年,获海内外重要音乐媒体高度评价。6年前,叶云川带领瑞鸣音乐的创作团队,以上古奇书《山海经》为灵感来源,邀请著名作曲家张朝,录音大师张小安,与百余位中西乐原生态顶尖演奏演唱者与乐团跨界携手,倾尽心力耗时数月,于2016年录制而成《神话-山海经·上古传说》专辑。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创建于1988年,是我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展厅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7个展厅,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1万余件。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协理机构/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现有藏品23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陶器,盘龙城和曾侯乙墓为代表的青铜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云梦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馆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南越王墓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博物馆现藏陶瓷枕多达400余件,制作年代由唐迄民国,以宋、金为主,数量之多、品质之精、窑口之广在国内同类收藏品中均属罕见。
浙江省博物馆
始建于1929年,馆藏文物及标本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史前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史前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古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博物馆设有“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 “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等专题陈列。此外,博物馆还每年向社会推出约三十个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临时展览。